喇的来源

新百家姓排名:0

喇[喇,读音作lá(ㄌㄚˊ),汉姓古音读作yáo(ㄧㄠˊ),但不可读作lā(ㄌㄚ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元朝时期赛典赤?赡思丁的长子纳速拉丁,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中的喇姓,多取自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的长子纳速喇丁的“喇”字。

据文献《陕西通志》记载:“元朝初,贵族纳速喇丁,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喇、喇)、丁四姓,居留各省。”

喇氏是由回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的长子纳速喇丁的名字取谐音汉字演变而来,回族称为喇氏正宗,同宗同源的还有剌氏、拉氏,读音作lá(ㄌㄚˊ)。



第二个渊源:源于维吾尔族,出自蒙古汗国初期维吾尔族巨商奥都喇合蛮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改姓为氏。

据文献《陕西通志》记载,“元朝初,奥都喇合蛮之后裔姓喇”。

奥都喇合蛮,亦称谔多拉哈玛尔,原为中亚畏兀儿籍(新疆维吾尔族)巨商,后为大蒙古汗国第二任可汗窝阔台执政时期的嬖臣(宠臣)。

大蒙古汗国初期,蒙古族官员的贪污腐败与其武力一样,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厉害的。

当时蒙古汗国的繁重赋税,是促成贪污腐败的要素之一。蒙古汗廷最初采取包商制来攫取赋税,第二任大汗窝阔台执政时期,曾打算把蒙古汗国的赋税以一百四十万两白银包给汉族巨商刘廷玉,受到相国耶律·楚材的极力反对,才算作罢。可是不久,中亚畏兀儿籍巨商奥都喇合蛮提请出价二百二十万两白银包揽全国税收时,窝阔台又怦然心动,终于包税于他。

自此以后,每一位蒙古大汗除了四处扩张征伐外,主要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财税的攫取上,诸汗不知道鼓励生产,只知道无节制地剥削。直到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元成宗曾努力整顿吏治,结果一次就有一万八千四百七十三个贪官被撤职。然而铁木尔在满朝皆贪的局势下不能坚持下去,其后任大汗复行放任,以致于每个蒙古族官员都是百万富翁。

木亦坚汗(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十二年(宋理宗赵昀淳祐元年,公元1242年),窝阔台去世,继承者库裕克汗(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年幼,由窝阔台的哈敦(皇后)乃马真氏临朝听政,奥都剌合蛮用重金贿赂乃马真,乃马真贪财,遂擢升奥都剌合蛮为蒙古汗国相国,无论大小政务,悉听裁决。

奥都喇合蛮得到极大的权柄后,整个蒙古汗国的满朝文武官员都奉迎献媚于他,只有三朝老臣耶律·楚材敢与他面折廷争。

有一次,乃马真将起草诏书使用的印玺和白纸都交给奥都剌合蛮,让他办事自己填写用印就行了,不必启奏她。耶律·楚材认为不妥当,立刻上奏乃马真,说:“天下者,先帝之天下。朝廷有宪章规矩,现在您要破坏它,老臣不敢接受这个指示。”乃马真自知理亏,只得将交给奥都剌合蛮的印玺和白纸收回去。

过了不久,乃马真又降懿旨,说:“凡是奥都剌合蛮提出的建议,想要办的事情,各部官吏都要按照他的意见起草命令,不照办者,就把他的手剁下来。”耶律·楚材接到乃马真的旨意后,再一次上殿抗争。他对乃马真说:“国家的典章制度,先帝都交给老臣我负责,与各部官吏没关系。奥都剌合蛮的建议如果合理,我自当按照他的意见办理,如果建议不合理,就不能办。老臣死且不避,何况剁手呢!”

乃马真听后很不高兴,拒绝接受耶律·楚材的意见。为此耶律·楚材当即滔滔不绝,争辩不已,最后大声说:“老臣侍奉太祖、太宗皇帝三十余年,没有辜负国家,皇后难道能以无罪杀害老臣吗?”乃马真虽然很生气,但在忠诚刚直的三朝元老重臣耶律·楚材面前,不得不深深地表示敬畏,只得宣布所降懿旨作废。

直到公元1246年库裕克汗(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执政,为平定朝廷内外的不满,以“贪污过巨”之由,将管理着大蒙古汗国中国行省的财政大臣奥都刺合蛮处死,以马合谋·牙刺连赤取代之。

奥都喇合蛮被斩之后,其众多的后裔子孙四散,多改为汉姓喇氏,读音作yáo(ㄧㄠˊ);亦有改姓为拉氏、剌氏者,读音作lá(ㄌㄚˊ)。

第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阿剌剌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①元朝时期蒙古七十二姓中有“阿剌剌氏”,元末明初迁至乌喇地区(今吉林永吉)。后有满族亦引以为姓氏,简称阿喇氏,满语为Ala Hala,汉意为“山岗、大阜”,后多冠以汉姓喇氏、剌氏等,读音作lá(ㄌㄚˊ)。

②元朝时期蒙古七十二姓中有”外剌氏”,世居精奇里江地区。明朝末期举族归附后金政权,佟·努尔哈赤赐其姓氏为剌氏,亦有称喇氏者,读音作lá(ㄌㄚˊ)。



第四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豁罗剌思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元朝时期蒙古豁罗剌思部,以部为氏,世居察哈尔地区。后有满族亦引以为姓氏,改称瑚拉巴斯氏,满语为Hulabas Hala,后多冠以汉姓喇氏、剌氏等,读音作lá(ㄌㄚˊ)。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札只剌氏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札只剌氏,又称札答兰氏、茶赤剌氏,扎赖氏,为成吉思汗之劲敌札木合的后裔,世居锡喇塔拉地区。后有满族亦引以为姓氏,改称扎赖氏,满语为Jalai Hala,后多冠以汉姓喇氏、剌氏等,读音作lá(ㄌㄚˊ)。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古女真族谙石剌氏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谙石剌氏源于金国女真部,以姓为氏,为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扎库木地区。在满清王朝时期改称乌什拉氏,满语为Usira Hala,后多冠以汉姓喇氏、剌氏等,读音作lá(ㄌㄚˊ)。



第七个渊源:源于鄂伦春族,出自古鲜卑族后裔鄂伦春魏拉依尔氏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鄂伦春族魏剌伊儿氏,世居精奇里江地区。后有满族亦引以为姓氏,改称魏拉依尔氏,满语为Weilalr Hala,后多冠以汉姓喇氏、剌氏等,读音作lá(ㄌㄚˊ)。



第八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出自古契丹族后裔扎剌赤儿氏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达斡尔族扎剌赤儿氏,又称扎喇亦尔氏,源于元朝时期的扎剌赤儿部,以部为氏,乃元朝太师木华黎的后裔,世居乌鲁特、察哈尔地区。后有满族亦引以为姓氏,改称扎拉尔氏,满语为Jalar Hala,后多冠以汉姓喇氏、剌氏等,读音作lá(ㄌㄚˊ)。



第九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古女真族扎剌儿氏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扎剌儿氏,源出元朝时期女真扎剌儿部,又称查拉里氏、贾拉喇氏,以部为氏,为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瓦尔喀、乌拉、扎库木等地区。满清时期改称扎拉哩氏,满语为Jalari Hala,后多冠以汉姓喇氏、剌氏等,读音作lá(ㄌㄚˊ)。

二.迁徙分布:

文献《回教民族说》中注释,喇氏回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的临夏回族自治州,青海省,陕西省的喇家村、四川省的广元县、彭县,河北省的唐山市等地。





三.郡望:

高昌郡:即新疆吐鲁番地区。
四.历史名人:

喇万英:(公元1949~今),河北唐山人。著名医学教育家。

教授。

1976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留校到附属医院中医科工作。 1981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3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8年晋升为主任医师。

历任中医党支部书记、中医科副主任、中医教研室副主任,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微量元素分会理事。

主持研制的通脉降脂胶囊,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中医医疗工作中,解快过复杂的技术难题,应用中医的理、法、方、药,治疗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肝胆结石、胆囊炎、结肠炎、癫痫、脑萎缩、足胫肿等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曾多次参加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在唐山地区和煤炭系统有较大影响。

主编著作《单味中草药临床应用》,《中医百家新论》、《临床微量元素学》等十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中西医合(以活血胶整为主)治疗眼内出血,于1996年获河北省科技成果一项,获唐山市1997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出版的《有毒中草药大辞典》获河北省1997年科学技术进步奖。